百年黔庄,做好人,酿好酒
随着中国人民经济收入增长,生活水平提高,也促进了中国产业的转型。多年来,国家推进供给侧的改革和产业机构调整下的高质量发展。酒业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,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,促进着白酒行业与酿酒行业的产业转型。新生代消费升级,对白酒产品的体验与需求发生重大转变!中低端白酒的辛辣口感、强烈酒味已不能满足他们对白酒的期待,唯有酱酒的绝佳口味与独特风味,才能颠覆他们对白酒的既有认知!诠释白酒文化的永恒魅力。
酱酒,酱香型白酒,亦称茅香型,是中国白酒的香型之一。得益于独特的酿酒环境,采用传统工艺,长期贮藏,科学勾兑,精心酿制而成。具有酱香突出且香而不艳,低而不淡、酒体醇厚、幽雅细腻、回味悠长、空杯留香持久等特点。
酱酒产自中国贵州茅台镇7.5平方公里核心产区,酿酒可用土地面积有限,优质原料产能有限、环境气候不可复制。种种因素,造成酱酒与生俱来的稀缺性,尤其是近年来,酱酒的珍贵风味与养生功效越来越被推崇,具备非常高的升值空间,年增长率高达20%以上,同时被市场与用户广泛认可!
耗费粮食最多(5斤粮食1斤酒)
正宗的大曲酱香白酒高粱还不能是一般的高粱,得以当地红缨子糯红高粱为标配,这种高粱粒小、皮厚,耐蒸煮,出酒率极低,20%左右。
用曲量最多(两曲比1:1)
以纯小麦为原料,粉碎成粗麦粉,加曲母和水,踩曲制坯,经高温培养而成的曲量,粮曲比一般为1;1,是各种香型酒用曲量之首。没有大量的用曲,就没有浓郁的曲香。
发酵方式最多
世界上的酒只有一种发酵方式,但酱酒有两种。阳发酵,也称开放式发酵,蒸煮完的粮食摊凉后,放在地上堆积成一个两米多高的圆锥,酒糟从内向外开始发热,充分吸收外围空气中的微生物。因发酵,当地上堆积的糟醅温度散尽,便转入窖池内发酵。
取酒轮次最多(7次取酒)
重阳酿新酒,当年的12月才开始取酒,每月一次直至酒取完,一共七次。
第1轮次酒具有有母糟的焦糊香,明显的生粮香,有水果香、涩味、微酸、后味微苦、味杂。其酒精度为57.0°。
第2轮次酒有类似水果的清香,曲香味明显、粮香,略有焦糊香、显甜味、回酸,后味干净,具有舒适的酸涩味,酒体协调,酒精度为54.5°。
第3轮次酒具有明显酱香味,酒体中吸附有水果香,伴有窖香、偶有花香、味道醇和、醇厚,酒体协调、尾净,酒精度为53.5°。
第4轮次酒具有明显酱香、酱味、典型的曲香,有烤饼干焦香气、甜、咸,鲜味舒适、协调 ,酒体醇厚、醇和、丰满、后味长,酒精度为52.5°。
第5轮次的酒曲香、酱香突出、酒体醇和,后味较长、柔和、略有焦香、烤面包香、苦咖啡香气,略有窖香味、粮食的糠清香,酒精度为52.5°。
第6轮次酒则具有曲香、坚果香松树油香,酱味明显、后味较长、酒体柔和,酒精度为52°。
第7轮次酒则酱味明显,有烤糊饼干的香气,焦、糊香味明显,酒体柔软,略有油味、杏仁味,微苦,味略淡。酒精度为52°。
温度最高
制曲温度在60度以上,堆积发酵温度高达50度,蒸馏接酒时的温度需在35-45度左右。
工艺最复杂
酱香酒生产坚持采用传统的大曲酱香工艺。以小麦和高粱为原料,高温制曲、高温堆积、高温镏酒,严格执行"12987"工艺,正是茅台人对传统大曲酱香工艺的坚持,因而酿造了纯正的酱香白酒。
生产周期最长
经历"12987"的生产工艺,端午制曲,重阳下沙,两次投料,九次蒸煮,八次发酵,七次取酒,30道工序,165个生产环节需要1年的时间,从每年重阳节前后开始投料,次年重阳节前结束。
基酒储存时间最长
新酒生产后要装入陶土酒坛中封存,形成"基酒"。第一年进行"盘勾",将酒进行分型定级,然后存放3年以上才能用于勾调用酒。促进酒的挥发、氧化、酯化、缔合、缩合,使酒香更突出、幽雅,酒体更醇和,风格更明显。
出品时间最长
基酒生产1年,储存3年,勾调成成品后再储存1年,一瓶正宗的酱香型白酒出厂至少得5年时间。
香味物质最复杂
目前已知的香味物质已达1600多种,至今为止尚未找到主体香,
酒精浓度最合适
酒精浓度在53度的时候,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缔合得最紧密,游离的酒精分子少,酒体最饱和,对人体的刺激小。